《表7:绥德画像石纪年铭文初探》

《表7:绥德画像石纪年铭文初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绥德画像石纪年铭文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四十里铺出土的田文成墓室中的中柱石(图5)与汉代很多简牍的书写风格相似,以1979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敦煌市西北95公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出的敦煌马圈湾汉简为例。但与其也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石刻,而后者是墨书,但田文成墓室中的中柱石上的文字并没有失去线质的流畅以及形态的飘逸自然,而体势又相对于敦煌马圈湾汉简平稳许多。其中,中柱石中的“万”字与敦煌马圈湾795“万”字,写法十分相似(见表5)。转折处圆转流畅,提按分明,是左敛右舒的典型。“月”字姿态也同汉简非常相似(见表5),横折弯钩向左倾斜,有一种摇曳的动态感,且横画布白均匀,与敦煌马圈湾795的风格也十分接近。以及“十”“日”“成”都分别与敦煌马圈湾615、敦煌马圈湾283汉简字形、神采皆十分接近(见表6、表7)。纵观整个中柱石上的文字,隶书简牍特征明显,布白分布均匀,结体扁平,在平正端稳的基础上富有变化,整体呈现出一种劲健有力、刚中见柔的气韵。中柱石上的文字明确刻写了时间,也就是延平元年(106),而敦煌马圈湾汉简经考古是在西汉时期的,据资料显示,根据时间来看,田文成墓室中的中柱石晚于敦煌马圈湾汉简,很有可能是当时刻工受到西汉时期这一批汉简书写风格的影响。这些画像石上的文字都出自民间工匠,虽然他们的名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非功利性的丹青妙手完美地阐释出他们精巧而又率真的心灵以及文字自然书刻的脱俗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