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典型山区不同尺度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模式》

《表2 中国典型山区不同尺度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模式是指系统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所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模式是指乡村聚落布局优化重组过程中不同类型整合方向与运行方式的理论性概括,具有地域性、动态性、尺度性特征。不同的重构模式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适用条件和发展方向,同时,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一个根植于区域经济社会巨系统中的漫长过程。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典型模式选择往往根植于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调适度集聚与拆并,实现聚落功能多元。县域尺度的空间重构模式构建重在明确各村镇乡村聚落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强调对聚落调控的指引性;而村镇尺度的空间重构模式构建需进一步指出聚落斑块迁并路径和时序安排,侧重于对聚落斑块重构的实施性。扩展型、保留型、拆迁型是中国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3种主要模式。赵思敏等[45]根据不同类型乡村聚落现状特征和发展条件,将咸阳市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模式分为整体搬迁合并型、部分保留整治型和整体保留发展型3种模式。谢保鹏等[46]根据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地区乡村聚落区位等级以及限制因素提出了发展型、保留型、挖潜型、并点型和迁移型5种重构模式。孙建伟等[47]顾及乡村聚落密度与规模组合特征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方向识别方法,提出了城镇化集中型、中心村建设型、协同整治型和内部改造型4种重构模式。在中国黄土高原区、武陵山区、岭南山区等典型区域,诸多学者根据各自重构思路,构建了与之对应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模式(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