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0—2016年江汉平原乡村重构指数空间特征及变化》

《表3 2000—2016年江汉平原乡村重构指数空间特征及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中部农区乡村重构特征及其地域模式——以江汉平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按照前述相同方法,分县市区分别计算案例地区RX(乡村经济重构指数)、RY(乡村社会重构指数)、RZ(乡村空间重构指数)和RRC(乡村综合重构指数),结果见图3。(1)江汉平原乡村重构具有空间非均衡变化特征。首先,RRC高值点稳定分布于辖区城镇、例如荆门市等,低值点则稳定分布于辖区农村、例如江陵县等(图3),说明乡村重构之外源驱动作用显著;但乡村重构区位差异趋于减小,RRC高值/低值由2000年的2.33降低至2016年的1.65,说明外源驱动作用正从城镇向农村扩散。其次,研究期初乡村重构综合指数高值区主要沿辖区东、南、西部三条交通干线分布,研究期末乡村重构综合指数主要沿辖区东、南、西、北部四条交通干线分布(北部长荆线于2013年开始运营)。可能原因是,工业化等外源驱动因素主要通过域内主要交通干线向农村地区扩散,对案例地区乡村重构具有关键性影响。(2)江汉平原乡村重构具有结构非均衡分布特征。总体上,乡村经济重构和空间重构表现出与乡村综合重构大致相同的空间结构特征。荆门市和荆州市分别地处西部、北部交通干线枢纽区位和中南部交通干线节点区位,因而成为乡村经济重构指数(RX)和乡村空间重构指数(RZ)的高值区位,江陵县和监利县等地处长江沿线而远离陆路交通干线,因而成为RX和RZ的低值区位。乡村社会重构指数(RX)空间分布相对零散且差异较小(表3),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和相对均值化等特征。案例地区是典型农区,乡—城人口流动对辖区乡村重构具有一致性和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