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唐县未利用地开发前(2000年)、开发后(2007年和2016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变化》

《表5 唐县未利用地开发前(2000年)、开发后(2007年和2016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InVEST模型的未利用地开发前后生境质量评价——以唐县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景观格局的视角对未利用地开发前后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探讨。从类型水平景观格局分析(表5),未利用地开发前(2000年),研究区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都较大,分别为95.94%和94.73 hm2。开发后(2007年、2016年),未利用地的最大斑块指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以及平均斑块面积都明显减小,表明对未利用地的开发较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大。林地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增加,最大斑块指数由4.25%增加到4.97%,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由14.00%增加到21.27%;草地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由17.72%增加到27.45%,说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发生改变。与2007年相比,2016年未利用地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显著减小35.15%,林地和草地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增加值较多,分别增加51.93%和54.91%,说明2007—2016年优势景观面积(林地、草地)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林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这几种地类的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表明这几种景观存在一定的破碎化及分散式开发利用的情况;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草地和水域。总的来看,威胁源及生境适宜性较差的地类破碎化程度加大,而生境适宜性较好的地类呈现出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