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典型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研究》

《表1 典型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和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参考文献见[7-21,25-26]。

我国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分异明显,当前已有研究多以小区域为研究范围,从西部黄土丘陵区[7-9]、中部传统农区[10-12]、南部丘陵山区[13-15]、干旱绿洲区[16-17]、东部经济发达区[18-21]等选取典型县(市)域,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空间分析和景观指数探寻不同类型区域乡村聚落的演变过程(表1)。总体来看,区域层面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具有以下特征:(1)聚落用地规模、密度普遍增大,聚落空间扩展特征显著,既有与斑块数量增加相对应的聚落斑块空间扩散现象,也有与单个聚落斑块面积增加相对应的斑块外延式扩张现象[7]。(2)聚落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海拔、坡度、交通和城镇指向。海拔低、坡度小的区域通常是乡村聚落规模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交通道路两侧居民点呈带状急剧蔓延[10],但沿交通线分布的线状格局扩张正在向与高速公路入口相衔接、与辅助运输线全方位接触的块状格局或圆形格局转变[22];新增乡村聚落主要集中在近城镇区[10],扩张规模与城镇服务职能和等级相关[23]。(3)聚落结构形态总体上呈现由均匀分布到趋于集聚的变化态势。与西部黄土丘陵区、南部丘陵山区、中部传统农区普遍存在的聚落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集约用地程度较低相比,东部经济发达区聚落用地空间形态趋向规则,聚落空间用地集约度逐步增强。即便在苏南地区内部,与相对落后的宁镇地区相比,以苏锡常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区乡村聚落集聚态势更强、规模更大[20]。(4)城镇化、工业化牵引下,聚落空间结构逐渐突破原有的封闭空间个体,形成“核心—外围”布局并进一步演变为多核心结构[20],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通常经历传统均质化形态、转型初期异质异构的混杂形态、转型后期功能区块布局形态三个阶段[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