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中地形位上排名前三的土地利用演变图谱类型、面积及比例》

《表7 中地形位上排名前三的土地利用演变图谱类型、面积及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河北浅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图谱特征及地形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地形位上5种土地利用演变图谱类型和各类型的最大图谱分布指数均小于1,说明在中地形位上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演变图谱和土地利用演变模式。这是由于中地形位的坡度和高程组合方式复杂,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多样,仅采用最大图谱不能满足研究需求。为准确掌握中地形位上图谱演变特征,将中地形位各演变图谱类型的演变模式排序,提取排名前三的演变模式(表7),进一步分析该地形位土地利用演变的地形效应。由表7可知:在中地形位上,稳定型排名前三的图谱为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累计占该类型图谱面积的88.20%,林地占41.55%,主要受研究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前期变化型排名前三的图谱演变模式累计占该类型图谱面积的95.29%,其中“林地→草地→草地”演变模式占59.07%,“草地→林地→林地”演变模式占20.60%,“林地→耕地→耕地”演变模式占15.62%,可见中地形位前期存在大面积的林地转为草地和耕地,说明1995-2005年该区域存在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现象。后期变化型排名前三的图谱演变模式累计占60.45%,其中,“耕地→耕地→建设用地”演变模式占43.96%,“林地→林地→草地”和“草地→草地→建设用地”演变模式合计占16.49%,可见中地形位后期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说明后10年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和矿山开采导致建设用地侵占耕地和林(草)地。反复变化型排名前三的图谱演变模式累计占52.59%,主要为“林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建设用地→耕地”,可见20年间中地形位上反复变化型图谱以林地的恢复、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化为主,说明在山区绿化、水土保持工程以及建设用地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调整。持续变化型面积最小,占中地形位面积的1.89%,演变模式多达112种,排名前三的图谱演变模式累计占31.51%,表现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该类型以建设用地转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