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黄沙铀矿区221、223铀矿床中绿泥石的电子探针化学成分(%)》

《表1 黄沙铀矿区221、223铀矿床中绿泥石的电子探针化学成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岭中段黄沙铀矿区绿泥石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I—黑云母蚀变型绿泥石;II—长石蚀变型绿泥石;III—裂隙充填型绿泥石;IV—与铀矿物共生型绿泥石;“-”表示低于检出限。

对上述不同产状的绿泥石进行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表1)。从表中结果可看出绿泥石的各成分之间的含量:SiO2变化于20.08%~27.86%,平均为24.27%;Al2O3变化于16.98%~21.53%,平均为19.49%;FeO变化于14.73%~38.53%,平均为28.37%;MgO变化于5.29%~22.50%,平均为12.12%。整体来看FeO和MgO的含量波动较大,Fe和Mg往往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反映了它们在绿泥石晶格中的相互置换。不同蚀变类型的绿泥石在化学成分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相对于与铀矿物共生型绿泥石,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绿泥石以富Fe,贫Si、Mg为特征;而与铀矿物共生型绿泥石主要表现为富Si、Mg,相对贫Fe的特征。与铀矿物共生型绿泥石在化学成分上所表现出的这种差异与热液流体的成分变化有直接关系,在构造作用下,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使得碎裂蚀变花岗岩中的铀从含矿原岩中活化解离出来,随热液流体迁移,在扩容带中沉淀。同时也反映了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前者形成与相对富Fe、贫Mg、贫Si流体有关,后者形成与相对富Mg、富Si、贫Fe流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