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沥青铀矿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wB/%)》

《表1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沥青铀矿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wB/%)》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兴义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石特征与铀赋存状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该项低于仪器检测限,未检出.

应用电子探针对α径迹蚀刻密集区域进行了面扫描工作,主要分析了Si、U、Fe、S、K、Al、Pb、Au、Mo和Zn等多种元素。从分析结果上看,U呈弥散状广泛分散于胶结物中,并与Si、Al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图6c~g),表明矿石胶结物的黏土矿物中含有大量的铀,对于这些“不可见铀”有两种不同的赋存形式,一种呈分散吸附状的形式存在,另一种为超显微(纳米级)铀矿物存在。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也发现大量显微-超显微状铀矿物的存在,如华南某古岩溶型铀矿床中发现了显微和超显微状沥青铀矿、铀石等矿物的存在[17]。花岗岩型铀矿床含铀脉石矿物中也查明不可见铀主要是超显微状沥青铀矿和铀石,呈超显微包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矿物中[18],在澳大利亚Koongarra铀矿床中也观察到一些铀矿物呈纳米级颗粒赋存在针铁矿和赤铁矿表面[19],我国西北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也报道有超显微状(<1μm)铀矿物的发现[20]。因此,大际山铀矿石中“不可见铀”到底是分散吸附状的铀,还是呈超显微(纳米级)铀矿物,仍需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除此之外,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团块状和细脉状分布的α径迹区域内还发现有微米级沥青铀矿的存在,呈显微粒状、斑点状、团块状和细脉状(图7a和b),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显示其主要化学组成为w(UO2)=79.49%~87.41%,均值为85.11%;w(Si O2)=0.81%~2.04%,均值为1.35%;w(Ca O)=2.68%~6.36%,均值为4.71%;还含有少量Al2O3、Ti O2、Fe O、Pb O、Na2O、P2O5和SO3等,不含Mg O和Th O2(表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面分析结果还显示黄铁矿中有少量的金异常,并且Au与Fe、S分布呈正相关关系,结合雄武地区普遍发现有卡林型金矿化的特征,暗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区可能还具有金矿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