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国内外人工诱导三倍体海水鱼类及诱导方法》

《表2 国内外人工诱导三倍体海水鱼类及诱导方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海水鱼类染色体操作研究与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三倍体人工诱导在淡水鱼类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虹鳟、大西洋鲑Salmo salar、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u等鲑鳟类以及一些鲤科鱼类中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并已经进行了商业化的应用,国内的湘云鲫/鲤等一些淡水鱼类三倍体品种年产鱼苗10亿尾,达到国际前沿水平[94]。而在海水鱼类中,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主要养殖鱼类鲆科、菱鲆科、鲽科、鲷科、鳎科、狼鲈亚科、石鲷科等鱼类陆续进行了倍性操作条件研究。在三倍体人工诱导方面也有较多积累,已经成功诱导了几十种养殖鱼类的三倍体。对其生长和成活等生物学特性也有一些研究,如真鲷[95]、金头鲷Sparus aurata[96]、欧鲈[97]和牙鲆[98]等鱼中的报道。国内海水鱼类三倍体人工诱导研究最早见于本实验室利用温度休克法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获得三倍体黑鲷的报道[99]。随后在真鲷[100-101]、大黄鱼[102-103]、牙鲆[104]、大菱鲆[105]、半滑舌鳎[106]、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107]、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108]等中均成功诱导获得了三倍体(表2)。也分别通过冷休克和静水压诱导,获得了黄姑鱼♂×大黄鱼♀[109]以及圆斑星鲽♂×牙鲆♀[110]的杂交三倍体。在大菱鲆等个别鱼种中也有规模化生产的报道[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