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外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海水鱼类及诱导方法》

《表1 国内外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海水鱼类及诱导方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海水鱼类染色体操作研究与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海水鱼类中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淡水鱼类相比,涉及的种类较少。目前在大西洋鳕Gadus morhua、真鲷Pagrosomus major、欧鲈Dicentrarchus labrax、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几十种鱼类中诱导成功(表1)。我国海水鱼类的雌核发育诱导人工研究起步更晚,最早报道为20世纪90年代。但发展迅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已经在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中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技术,先后在鲆鲽鱼类、大黄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石斑鱼等十余种鱼类中均成功得到雌核发育子代,有的甚至已经应用到遗传育种中。并在发育生物学研究、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应用[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