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密度和行距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3 不同密度和行距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密度和行距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和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看出,随密度升高,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多,宽窄行高于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下,高密度较低密度显著升高12.22%,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高密度较中、低密度分别显著升高20.15%和42.81%,穗粒数和单穗重却呈逐渐下降趋势,宽窄行和等行距间差异小,两种种植方式下,低密度较高密度分别显著升高15.62%和15.83%,18.46%和26.07%;两种种植方式下,单穗粒重在中密度时数值最大,比高、低密度分别显著升高15.89%和5.82%,31.63%和3.48%;宽窄行和等行距种植方式下,百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同样在中密度下较高,且与低密度差异较小,与高密度差异显著,中密度较高密度分别显著升高13.53%和25.20%,15.89%和11.53%。因此,两种植方式下,中密度种植通过增加粒重而增产,与穗粒数和单穗重关系较小,宽窄行较等行距产量高,且差异性显著,说明宽窄行、中密度种植群体与个体发育协调,群体合理,产量最高。可见,合理的密度和种植方式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