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阶段的饥荒频发期》

《表3 各阶段的饥荒频发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苏沪地区饥荒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饥荒波动大致存在6个不同阶段(表2)。其中,1644—1683年(顺治至康熙前期)、1720—1760年(雍正至乾隆中期)、1814—1857年(嘉庆后至咸丰初期)3个时期均为饥荒多发—偏重期,特别是重度饥荒的平均时间间隔较全时段均值(7.66 a)缩短2~4 a,中度以上饥荒县次明显增加,饥荒指数高于全时段均值,以1720—1760年为最。在所识别的15个饥荒频发期中,1720—1760年最多,累计达25 a(表3),占该时段的61%,累计306县次,年均12县次以上。不过,清代中期饥荒加重与当时救济较多导致的轻度饥荒记录增加有关。该时期的饥荒记录总记398条,其中268条含“赈或振(饥)”的关键词,单纯由赈济记录辨识的饥荒记录有116条,占了29%,远高于其他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