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特点》

《表1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特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06年,王会宁等[33]设计了一种电晕放电的等离子体改性处理装置,该装置利用超薄片状电极阵列引发强烈的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并形成活性等离子体区,实现了碳纤维连续送丝和单一气氛环境处理的功能。但是由于电晕放电功率很低,导致处理效率不高,该装置不适用于碳纤维表面改性。倪新亮等[34]设计了一种霍尔离子源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并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同时结合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其表面沉积Al涂层。当功率为300 W、涂层厚度为25μm时,界面结合强度为2.88 MPa,而未经等离子体活化时,界面结合强度仅为1.22MPa。2018年,刘文正等[35]设计了一种大气压下的辉光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装置。在采用介质阻挡方式的同时,放电被限制在亚毫米级别的间隙内,有效地抑制了丝状电流的产生,能够在大气压条件下实现均匀的辉光放电。相比于传统的低气压辉光放电和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该装置具有放电均匀、无需真空设备和气体成本以及等离子体活性较高的优点。同时,采用在材料一侧布置电极的形式,突破了材料厚度对放电的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能够实现在相关领域中推广。对比上述各种碳纤维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对其装置的优缺点以及适用于处理的碳纤维类型进行总结,具体见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