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气氛下制备的Fe40Ni40P14B6块体非晶态合金棒的非晶形成的临界尺寸及性能》

《表2 不同气氛下制备的Fe40Ni40P14B6块体非晶态合金棒的非晶形成的临界尺寸及性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制备气氛的氧含量对Fe_(40)Ni_(40)P_(14)B_6块体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Dmax表示非晶形成的临界尺寸;Tg为玻璃转变温度;Tx为起始晶化温度;σf为压缩断裂强度;εp为塑性应变;Js为饱和磁化强度。

图2是在3种气氛(Ar、Air和O2)下制备的Fe40Ni40P14B6块体非晶态合金棒在20 K/min加热速度下的DSC热力学扫描曲线。如图2,3种样品的DSC热力学扫描曲线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接着较宽的过冷液相区,然后是多步的晶化反应。由3种样品的DSC曲线可以确定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起始结晶温度(Tx)以及总的结晶焓(ΣΔHx),被总结于表2。从表2看到,随着制备气氛中氧气含量的增加,样品的Tg和Tx在不断减小。在许多研究中表明,非晶态合金的Tg和Tx与组分之间的平均结合强度有关[13]。在Fe40Ni40P14B6合金的四个组元中,在高温时P最容易和氧气反应而被烧蚀[14]。因此,随着气氛中氧气含量的增加,制备的样品中P的含量将减少。非晶态合金内部原子间的平均结合强度可通过平均化学亲和力(mean chemical affinity,ΔHchem)的大小反映,其定义为ΔHchem=4ΣA≠BHABxAxB,这里HAB是A和B组元原子间的混合焓,xAxB是A和B组元的原子百分百成分[15]。在Fe40Ni40P14B6合金中,Fe-Ni,Fe-P,Fe-C,Ni-P和Ni-C之间的混合焓分别为-2,-39.5,-50,-34.5和-39 kJ/mol[16]。可以看到,Fe和Ni之间的混合焓很小,而Fe、Ni与类金属P、C之间具有较大的负混合焓。因此,P含量的减小将导致Fe40Ni40P14B6非晶态合金的平均化学亲和力(ΔHchem)减小,即原子间平均结合强度减小,因而导致Tg和Tx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