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对变形杆菌体外抑菌作用测定结果(n=3)》

《表2 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后对变形杆菌体外抑菌作用测定结果(n=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酵工艺对连栀矾溶液活性成分及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无菌生长;“+”为有菌生长。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12~14],按无菌操作规程,取一次性无菌96孔板(每排12孔),向第2~10列各加入MH(B)培养基100μl,再分别吸取连栀矾溶液(发酵前)、连栀矾溶液、碱沉样品、醇沉样品、苯和氯仿萃取样品以及硫酸庆大霉素样品100μl加入第1孔和第2孔,混匀后从第2孔吸取100μl加入第3孔,从第3孔吸取100μl加入第4孔,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0孔,第10孔中吸取100μl弃去,此10个孔作为试验组;第11孔只加培养基100μl,用以观察培养基是否适合菌株生长,作为空白对照组;吸取浓度为1.0×105cfu·ml-1的菌悬液100μl,依次加入到上述1~11孔中,充分混匀,此时各孔菌浓度均为0.5×105cfu·ml-1;第12孔只加培养基200μl,用以观察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作为阴性对照组。将96孔板加盖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菌株生长情况,在黑色背景光源下,如肉汤浑浊或孔底出现浑浊,则判断为有菌生长[15]。将无菌生长的试验孔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记为该药物的MIC,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3次试验中只要有1次出现浑浊,即判定为有菌生长,结果见表2~4。连栀矾溶液(发酵前)对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稀释8倍、稀释4倍和稀释4倍后的样品浓度;连栀矾溶液对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稀释32倍、稀释16倍和稀释8倍后的样品浓度;碱沉组分对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稀释2倍、稀释1倍和不稀释后的样品浓度;90%乙醇醇沉部分对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无抑制作用;苯和氯仿萃取部位对上述3种菌均不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