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1998–2017年之间的比较》

《表5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1998–2017年之间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采用2016年春、秋和冬以及2017年夏季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计算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并与1998—2014年在胶州湾已有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表5),可见本研究中次级生产力明显偏低,仅有9.64[g(AFDW)/(m2·a)],在空间上显著低于仅在胶州湾潮间带或西部海域的次级生产力。参考关于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相关文献,如于子山等[6]、李新正等[7]、王志忠等[18]分别在渤海、东海和黄河入海口的研究中也曾均采用相邻年份不连续的季节进行年次级生产力的计算[6-7,18],为了能全面地反映全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且四个季节的调查站位均一样,因此,本文结合2017年夏季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得出2016—2017年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同样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根据2016年、2017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40,46],可知近两年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逐渐转好,但北部总体仍存在营养盐超标、石油类含量上升、浒苔爆发等现象,水域生境恶化并不利于养殖区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养殖活动对周边底栖环境的“耕种”作用;其次,随着逐渐注重海湾生态环境的改善,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实施必不可少,如修复淤泥质海滩以及建立人工海滩、监测和治理河口水域、清理水产养殖伐架等,其中在养殖区及其附近海域的底栖生物影响可能较大,使得部分以往主要依靠养殖物种而获得较高次级生产力的海区,其生产力将会显著下降,导致在生态修复的初期次级生产力总体出现较大程度地降低。国外有相关调查也表明将对大型底栖动物产生干扰的因素去除后,大型底栖动物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恢复才能其生态功能,如在德国湾的研究[47]指出根据生境类型和规模,即使在禁止拖网以及其他渔业行为关闭后,恢复底栖生物生境可能需要长达八年甚至更长时间;在相对没有压力的海洋环境中,经过疏浚处理的底栖生物的恢复通常需要3年左右[48]。由胶州湾次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在人为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在海湾周边开发以及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加强,对海洋环境和生物造成的生态问题也不可避免,杜飞雁等[16]在大亚湾的研究中也表明人为干扰是造成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生命周期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可推测次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与调查站位设置、养殖情况和生态修复工程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