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7年9月厦门潮下带五处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数值(平均值±标准差)》

《表4 2017年9月厦门潮下带五处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数值(平均值±标准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7年9月,在鳄鱼屿潮下带海区未采集到白氏文昌鱼和模糊新短眼蟹,该区域红角沙蚕的栖息密度是五处潮下带海区最低的,而刚鳃虫、菲律宾蛤仔和光滑倍棘蛇尾栖息密度是五处潮下带海区最高的。在小嶝岛潮下带,背蚓虫、刚鳃虫、双鳃内卷齿蚕、太平洋稚齿虫和菲律宾蛤仔的栖息密度是五处潮下带海区最低的;在三处有白氏文昌鱼分布的黄厝、南线和小嶝岛潮下带,小嶝岛潮下带的白氏文昌鱼栖息密度是最低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