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取样点土地利用、地形和植被的基本信息》

《表1 取样点土地利用、地形和植被的基本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采样过程中农地的农作物已收获以致覆盖度未测量;表中植物拉丁文如下:玉米(Zea mays L.)、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沙棘

基于对南小河沟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恢复状况的野外调查,确定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种群落。本研究在南小河沟流域共选取了28个采样点,这些选点都具有相同土壤类型。其中在塬面、塬坡和沟坡上各有11个、10个和7个采样点,以反映不同地貌特征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针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在塬面上选取了1个农地为对照点、5个草地取样点、2个灌木地取样点和3个乔木地取样点;在塬坡上同样选取了1个农地为对照点、5个草地取样点、1个灌木地取样点和3个乔木地取样点;在沟坡上选取了3个草地取样点、1个灌木地取样点和3个乔木地取样点,由于“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实施,沟坡上几乎很难发现有坡耕地,以致沟坡位置并未有农地采样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地貌部位所选的样点都是在该地貌部位最典型的植被群落。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选点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在同一地貌部位的选点都具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所选取样点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