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新型硬质合金与相同Co含量及相似WC晶粒尺寸的常规合金的机械性能的比较[56]》

《表3 新型硬质合金与相同Co含量及相似WC晶粒尺寸的常规合金的机械性能的比较[5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粘结相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的研究与应用(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2005年以来,元素六公司的I.Konyashin等人[53-56]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时效热处理工艺在Co粘结相中沉淀出极细的纳米颗粒,实现了硬度、耐磨性、断裂韧性和强度的显著提高。其主要性能如表3所示,该新型纳米结构硬质合金可应用于采矿和建筑等行业。Konyashin制备纳米结构合金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1 450℃的真空烧结及压力为4 MPa的热等静压烧结,并在600℃对已烧结的硬质合金进行10 h的热处理。他们采用TEM对Co粘结相的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观察研究,如图8所示。含6.5%Co的新型硬质合金中的粘结相由面心立方(FCC)α-Co颗粒组成,其中包含粒径在2~10 nm之间的超细纳米颗粒,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强颗粒在粘结相中密集而均匀地分布(图8(a)),这种结构特征是合金实现耐磨性和断裂韧性更好组合的原因。纳米颗粒的晶格与Co基体的晶格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面(图8(b))。为了确定相的晶体结构,对纳米颗粒的晶面(001)和(112)进行电子衍射(图8(c),图8(d))。根据获得的数据,纳米颗粒的衍射图符合Cu3Au结构(L12结构类型),这些沉淀物在硬质合金中通常是不稳定的,很可能是形成η相过程中的过渡相。这些纳米颗粒的弥散分布及Co晶格的形变会对粘结相产生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