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49-2018年间《鲁迅全集》注释发文作者及单位统计》

《表4 1949-2018年间《鲁迅全集》注释发文作者及单位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70年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分析——基于1949-2018年超星数据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首先,基于表4所显示的数据,从发文数量上来看,熊融发文18篇排在第一位;马蹄疾、吴作桥发文17篇,排在第二位;其次是顾农、陈元胜发文15篇,排在第三位,发文在4篇以上的20位作者中,马蹄疾、王锡荣、朱正、陈漱渝、孙玉石等均为《鲁迅全集》注释的修订成员,而由上文分析可知阮铭、阮若瑛应不予考虑。其次,通过作者发文的单位可以看出,研究所、纪念馆或博物馆等是发文较高的单位,学院派研究相对较少。这与鲁迅小说、杂文、散文等方面以学院派研究为主力军的情形差距较大。尤其是发文量排第二名的吴作桥,退休后发表了大量与《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相关的文章。在相关大学发文作者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出自学院派的《鲁迅全集》注释研究文章,往往集中到某一个或两个人,如扬州大学的顾农、安徽大学的汪成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陈元胜、北京大学的孙玉石等。由此可知,对于考证性的注释研究而言,并没有像研究鲁迅作品、思想等纳入鲁迅研究的主流阵营。同时,从发文单位数量之少可见,到目前为止,全国并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或突出的《鲁迅全集》注释研究重镇,也没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这种现象与老一辈学人以单位为集体性注释撰写组的情况不同,也显示了注释修订的传承性较为薄弱的一面,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鲁迅全集》的修订。由此看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注释修订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