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J0916+2921近邻吸收体中主要吸收线及测量结果》

《表1 J0916+2921近邻吸收体中主要吸收线及测量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类星体SDSS J0916+2921的类银河系2175 尘埃消光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鉴于吸收线较窄,我们可采用局部平滑、迭代屏蔽的方式对观测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14].在光谱中,我们探测到两组MgII吸收线系统,其中一组为中间插入吸收,红移为0.8376,由于与本文研究目标没有直接相关性,因而不作讨论;另一组吸收线系统红移为zabs=1.1413±0.0002,与系统红移zem=1.1418±0.0018一致,为类星体关联吸收体.上节中显著的2175?A尘埃吸收峰表明类星体附近应该存在显著的低电离吸收线系统,而该近邻吸收体是系统红移处唯一的强吸收线系统,因而无疑两者有物理联系,所以我们在后文中称该吸收体为2175?A尘埃吸收体.该尘埃吸收体的主要强吸收线轮廓见图2,其中灰色方块为SDSS光谱数据,黑色散点为MMT光谱数据,两次观测吸收轮廓接近,且MMT数据质量有明显提升.可以看到在尘埃吸收体静止系(zabs=1.1413±0.0002)中,吸收线主要覆盖的速度区间为[-200,+200]km·s-1,因而我们考察这些证认的吸收线在这一范围的光深以及等值宽度,通过视光深法(Apparent Optical Depth,AOD[15])和生长曲线法(Curve Of Growth,COG[16])分别估计离子的柱密度.在使用生长曲线法之前,我们需要得到尘埃吸收体的等效速度展宽b.考虑到我们探测到多个FeII跃迁的吸收,其中有FeIIλ1608这样非常微弱的吸收线,也有FeIIλ2382这样吸收接近见底的强线,通过对FeII等值宽度的模拟,可以准确限定生长曲线.最终拟合结果见图3,卡方分布图表明等效展宽为b=34.5±3.0 km·s-1.基于该生长曲线,我们同样对其他离子柱密度进行测量.视光深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得的柱密度见表1中lg NAOD及lg NCOG列,对于弱线,两者测量结果较为接近,而对于强线,由于存在潜在的饱和区域,视光深法测量并不可靠,因而我们采用生长曲线法的结果作为离子柱密度.通过累加同种元素的不同离子柱密度,我们对元素柱密度进行了估计(表1中lg NX列).鉴于锌的升华温度低难以附着尘埃,因而常用于表征吸收体气体元素原始丰度.若以太阳丰度[17]为基准,则可以计算得到吸收体中Al、Cr、Fe相对锌元素的丰度[X/Zn]([X/Zn]≡lg(NX/NZn)-lg(NX⊙/N⊙Zn);其中lg NX为实测J0916+2921的元素丰度,lg NX⊙为太阳元素丰度[17],此定义中太阳的元素相对值丰度为0),结果为:[Al/Zn]=-1.68±0.10、[Cr/Zn]=-0.49±0.10与[Fe/Zn=-0.81±0.18.这种气体中元素大量缺失的现象是由于金属离子附着尘埃形成,因而称之为尘埃耗散.该吸收体中的尘埃耗散严重表明系统中尘埃丰富,进一步验证了气体吸收线与观测的显著尘埃消光特征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