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清末广西留日学生留学科别》

《表三:清末广西留日学生留学科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末(1901-1911)广西留日学生群体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陈春源《广西留学史》附录一《留日生姓名录》第1-21页。

由表二可知,留日学生人数较多的有桂林、容县、藤县、苍梧、桂平、龙州,留日学生人数较少的有灌阳、平乐、修仁、玉林、兴业、万承、崇善、宜山、融县、象县。人数差别比较大,分布也不均衡。留日学生分布于广西30个州县,还有很多州县没有留日学生。此时期广西留日生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其一,桂北地区。清代临桂作为广西的省会所在地,文化教育相对发达,与外界交流机会也比较多。1897年康有为在桂林创办广仁学堂,1899年成立桂林中体学堂。而从广西留日学生的出身来看,大多都是科举出身,也不难看出桂北地区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故此地区留日生人数相对较多。其二,桂东南地区。桂东南地区毗邻广东,经济发展较广西其他地区好,社会风气也开明,“桂东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富室较多,又接近港穗,风气开通,加上梧州知府庄蕴宽、济州知府彭言孝倡导,留学蔚然成风,留学生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大多数是自费生。”[3]59-65当然也离不开地方官绅的支持“广西最早的兴学运动起始于1896年创立的由梧州厘金局督办谭国恩,联合官绅捐资开办、委托严式鏐在梧州城内旧常平仓基址修建校舍,建立中西学堂。首胜徒百数十人,授科学知识。”[7]“庄蕴宽在梧州任上,因办理一桩案件而获得巨额罚金,他将之定为赴口留学专项经费,杜绝有人存中饱私囊之想,并在各州府范围内以好谈进步、具备较强活动能力为标准挑选人才,最后共选得五人留学日本。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国民革命的骨干力量,刘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庄的支持下,刘崛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并经邓家彦和胡汉民介绍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参与谋划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刘崛成长为一名革命党人,虽非庄氏初衷,但与其早期的栽培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8]同时,这些地区的人到海外谋生的较多,和外界接触较早,影响较大。其三,边疆地区。清末,广西与越南接壤之地有归顺直隶州、上思直隶厅及太平府之安平州、太平州、上龙司、上下冻州、龙州厅、凭祥州、下石西州、思陵州、宁明州、明江厅等。经济文化水平都比较落后,风气不开。为谋求边疆地区社会发展,清末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官员主张兴学启迪民智。郑孝胥是这些官员中的代表,郑氏在1903至1905年期间任广西边防督办,捐款捐书创办将弁学堂、龙州学社等文教机构。同时郑孝胥广泛筹集留学经费以资助学子,又从边防经费中提款资送留学生。在郑孝胥之后,1908年庄蕴宽出任太平思顺道,建立学堂,选派留学生,继续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所以清末广西边疆州县地区也的留日生人数也有三四十人,官费生占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