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的活性成分关键节点拓扑学性质》

《表1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的活性成分关键节点拓扑学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平均每个活性成分能作用于20个靶点,有16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高于均值,约占总数40%,可视为丹参治疗NAFLD的关键活性成分,而Degree最高的前十种活性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46个、丹参酮IIA 32个、二氢丹参内酯25个、鼠尾草酚酮25个、4-亚甲丹参新酮23个、丹参新醌D 22个、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1个、隐丹参酮21个、异隐丹参酮21个、丹参酚醌21个。在靶点方面,平均每个靶点能与7种活性成分联系,有29%的靶点高于均值,其中前十个靶点分别是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对应了49种活性成分,肾上腺素受体(ADRB2)对应了30种、白细胞介素1(IL-1)和阿片类受体(OPRM1)对应了28种,二肽基肽IV(DPP4)对应了27种、白细胞介素6(IL-6)对应了26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和雄激素受体(AR)都对应了25种、前列腺素G/H合酶(PTGS1)对应了24种、类视黄醇X受体(RXRA)对应了23种(表1和表2分别列举了高于Degree均值的靶点及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