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 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有效穗数是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秸秆还田处理中有效穗数的多少顺序为FS+PT>FS+WR>FS+IP+FP>FS+IP>FS,说明翻耕调控效果优于水肥调控;泡田处理中FS+WR效果最好,分别比泡田7 d处理(FS+IP和FS+IP+FP)高13万穗·hm-2和11万穗·hm-2;FS+PT处理的有效穗数高于FS+WR处理,可能是麦秸深施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进而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的多少与饱满程度也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与CK处理相比,所有水肥调控处理穗粒数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S+PT增幅最大,F处理最小,增幅分别为23.7%和4.5%;泡田处理FS+IP+FP、FS+IP基本无差异,说明泡田7 d下化肥的施入时间对穗粒数无影响。各处理间水稻千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水肥调控处理的产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单施化肥处理F比S处理高出13.2%,水肥调控处理中,不同泡田时间以FS+WR效果最为明显,但与最高产量FS+PT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