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巴洪村同乡不同村择偶统计表》

《表2 巴洪村同乡不同村择偶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族婚姻中择偶标准的变迁研究——以青海互助县巴洪村为个案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通婚的距离,又称为通婚地域半径,是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婚姻状况和村庄社会关联的一个重要尺度。卫惠琳先生文中说:“土人的婚姻关系常喜欢求于近村落民族间,为了保持姻亲的和睦关系,如同汉人也有近邻不婚的习惯。”[20]潘乃谷先生认为“按年龄组分别进行统计亦未见明显变化,一直是距离较小,连本省外县的都不多,外地区、外省的就更少了。”[21]古时候土族是游牧民族,居住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各氏族居住分散,客观上决定了只有毗邻的氏族间才能通婚。这种习俗延续至今,土族喜欢近村之间结亲,一方面可以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知根知底,另一方面也便于交流,常来常往。从2017年登记结婚的487对夫妻中,村内娶妻44例,占9%(见表1);五十镇内通婚205例,占50.5%(见表2);本县不同乡(镇)通婚182例,占比37.4%(见表3);本省不同县43例,占比8.8%;省外13例,占比2.6%(见表4)。我们按照嫁、娶的人口流动来看,巴洪村女子嫁到本乡镇的远比男子娶自本乡镇的少,远嫁本县以外的比远娶本县以外的要多,说明女孩子更愿意嫁到比当地经济、文化条件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