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区域水量、氮素平衡分析》

《表3 区域水量、氮素平衡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非饱和坡面水分与氮素迁移耦合模型与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混合层中氮素质量增加,“—”表示混合层中氮素质量减少。

图6a展示了2号土槽不同时期得到的水深在坡面不同位置处变化的模拟结果。在初始产流阶段,由于降雨强度大于坡面入渗能力,因此逐渐产生坡面径流,且随着距离坡顶位置增加水深不断增大。在稳定产流阶段,坡面水深维持稳定,水深h与距坡顶距离x呈指数函数关系。降雨结束后,坡面径流自坡顶开始迅速减小。图6b展示了2号土槽在距坡顶90 cm处入渗水量及入渗水中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入渗水量在开始时刻最大,之后逐渐减小,最终随着降雨的结束而迅速减小至0。坡面上的硝态氮随降雨—径流—入渗过程的发生而迅速流失,因此入渗水中的硝态氮浓度亦随时间迅速减小。对计算期末区域水量、氮素进行平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区域水量的统计结果可知,1号土槽的总降雨量为0.026 1 m3,坡面径流量为0.004 2 m3,坡面入渗量为0.021 9 m3。2号土槽的降雨量为0.020 7 m3,坡面径流量为0.004 8 m3,坡面入渗量为0.015 9 m3。1号土槽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水分运移过程的平均质量误差为1.87×10-2%,2号土槽的水分运移过程的平均质量误差为7.22×10-3%,水分运移过程的质量误差控制良好。坡面饱和水力传导度与土壤吸力对入渗量的影响如图7所示。饱和水力传导度与入渗量呈线性关系(图7a),随着饱和水力传导度的增大,坡面的入渗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坡面入渗的水量也随之变多。相比而言,土壤吸力对坡面入的渗量的影响较小。当土壤吸力较小时,坡面入渗量趋于稳定状态,但是此时入渗量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土壤吸力较大时,其对坡面入渗量的影响逐渐变大,入渗水量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