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磷酸钙为磷源时各处理培养液中pH值的变化》

《表3 磷酸钙为磷源时各处理培养液中pH值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草酸青霉菌HB1溶磷能力及作用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分别以硫酸铵、硝酸钠为氮源,接种草酸青霉菌HB1,测定了各处理培养液pH值的变化(各处理培养前pH调到7.0)(表3)和分析了HB1发酵液中是否存在有机酸。结果发现,HB1在难溶性磷酸钙作为磷源的情况下,培养72 h后发酵液中没有检测到有机酸,以下其他难溶性磷源存在相同的情况。供应NH4+-N时,培养72、108和132 h后,HB1发酵液的pH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比对照和HB1灭活菌液降低了12.89%和7.27%、18.95%和14.19%、17.77%和11.65%,且培养液pH值与有效磷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9**,n=27);供应NO3--N时,培养84、120和144 h,接种HB1菌后溶液的pH值分别比无菌水对照降低了2.97%、3.15%和3.18%,差异显著(P<0.05),但与灭活菌液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菌水对照与HB1处理发酵液pH值和有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83**,n=18)。这说明无论是供应NH4+-N还是NO3--N,接种HB1菌后,其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分泌氢质子,从而使发酵液pH降低,低pH促进了培养液中磷酸钙的溶解与磷的释放,即溶磷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