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0-2017年期间大气颗粒物中矿物组成及形貌特征的主要研究成果》

《表3 2010-2017年期间大气颗粒物中矿物组成及形貌特征的主要研究成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气颗粒物矿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另外,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大气类型进一步向细颗粒转移,以PM10和PM2.5为主要研究类型,尤其是2013年之后,详见表3。前人对广州市中心大气PM2.5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矿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组成,一般呈“实体”状,有规则和不规则的形态特征。大气中矿物颗粒的来源主要有风沙、道路扬尘、建筑施工和二次大气化学反应等。不规则状颗粒通常来源于自然来源;而规则状矿物则可能是二次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通常具有规则、完整的晶形[51]。有研究者对贵州地区多个城市(如贵阳、安顺、遵义、都匀、毕节、盘县)大气PM2.5进行了微观形貌等研究,同样发现了规则矿物颗粒和不规则矿物颗粒,其中不规则矿物多于规则矿物。进一步针对二次无机颗粒物研究发现,二次颗粒物主要呈板状、针状、簇状和柱状,且多以硫酸盐、富K硫酸盐的形式存在[52-53]。侯聪(2017)对隧道和城市道路环境中机动车交通源排放颗粒物的PM2.5单颗粒形貌类型、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研究也发现了矿物颗粒,包括原生矿物颗粒及二次成因硫酸盐颗粒等[54]。事实上,大气颗粒物的形成、迁移、转化和清除过程及物理化学性质均与其粒径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粒径越小,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越长,输送的距离越远,污染范围越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