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国内发现的部分真菌化石》

《表2 国内发现的部分真菌化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真菌化石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内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关于真菌化石的报道处于空白。徐仁(1953)最早在一种南洋杉科木化石中发现丝状真菌化石,通过对该化石菌丝的详细研究,确定其属于担子菌类。其后,穆西南(1977)在贵州安顺的木材化石中发现可追溯到晚二叠纪的真菌化石。1978年《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出版,共介绍了16属95种菌类化石孢子以及子囊果化石,并附有详细的图片描述,是我国真菌化石研究的首本专著。基于化石记录,数个发现于中国的真菌化石新种被描述和报道。在真菌化石中,一些清楚展示真菌特征的结构也被发现。张忠英(1979)在西藏伦坡盆地发现第三系的小盾座亚科Microthyreae的子囊果化石;刘若等(1989)在陕西焦坪矿区的侏罗纪(199.6–145.5Ma)统富县组泥岩中发现分生孢子的化石;赵银胜(1997)在大别山的变质地层中发现大量下元古界的真菌微体化石。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勘测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真菌化石被发现,田宁等(2015)在研究内蒙古三叠纪(250–200Ma)化石时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木材腐朽菌,鉴定为担子菌,Tuovila et al.(2013)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琥珀化石中发现巢衣菌科Mycocaliciaceae的真菌化石。Wan et al.(2017)在山西早二叠世木材化石中发现担子类真菌,并且清晰地观察到了担子菌的锁状联合结构。朱志鹏等(2018)在浙江新昌的馆头组木化石中发现真菌菌丝化石,具典型的锁状联合,属于担子菌类,这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145—66Ma)担子菌化石。国内的真菌化石记录在不断更新,真菌化石的研究也在持续推进。国内发现的部分已被定名的真菌化石记录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