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安徽省沿淮洼地易涝面积与易涝风险评价表》

《表1 安徽省沿淮洼地易涝面积与易涝风险评价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省沿淮易涝区划分与易涝风险评价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治涝标准》(SL723-2016),涝区是指雨水过多,排水不及时,常易在地面上产生积水的区域。在具体界定安徽省沿淮易涝范围时,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1)排水分区。以水系边界基本清晰、排水体系相对独立、承泄区基本一致为原则合理确定排水分区;(2)历史灾情。分析淮河1991、2003、2007年等年份灾情和受灾范围;(3)涝灾特点。沿淮洼地“关门淹”及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特点。根据以上原则,按照淮河干流设计水位对排涝的影响,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利用Arc GIS软件和淮河流域遥感影像(DEM)定量化界定易涝范围,共划分为53个片区,省境总流域面积1.91万km2,其中易涝面积0.94万km2。包括淮河以北的谷河、润河、八里河、焦岗湖、西淝河下游、永幸河、架河、泥黑河、芡河、北淝河下游,淮河以南的临王段、正南洼、高塘湖下游、黄苏段、天河、方邱湖、池河下游、七里湖、高邮湖,以及15处沿淮行蓄洪区和19处局部易涝区等。分区易涝面积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