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咬文嚼字》与《中国建筑的特征》中1 4 个语言结构的分布数据》

《表1《咬文嚼字》与《中国建筑的特征》中1 4 个语言结构的分布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AntConc软件对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对比研究——以朱光潜《咬文嚼字》和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可知,《咬文嚼字》与《中国建筑的特征》前20位高频词中第一位分别是“的”和“之”,这两个词在这两篇文本中多为结构助词。“的”在《咬文嚼字》中出现了104次,“之”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出现了282次。而根据我们的检索,“之”在《咬文嚼字》中只出现了6次,“的”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只出现了2次。“之”和“的”在这两篇文本中的主要语法功能相同,都主要用作结构助词,并无其他不同,两者使用频率的不同与文本的体裁也没有关联,只是作者风格不同的一个显著表现。表2中《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前20高频词有“之、其、为、以、而、所”6个词为助词,《咬文嚼字》只有“的、而”2个词为助词。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建筑的特征》的作者梁思成比《咬文嚼字》的作者朱光潜更偏爱用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