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6—2018年中国互联网OFDI失败项目风险分布》

《表3 2006—2018年中国互联网OFDI失败项目风险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互联网业对外直接投资历程与应对经验分析——基于224个成功与失败案例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部分企业声明中将风险来源或失败原因归结为多方,因此百分比相加大于100%。**:存在多个企业抱团投资,即一个案例涉及多个企业主体。

根据企业投资公报(或声明)等公开信息收集,以交易公布为起点,以履约完成为界,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交易前与交易后;对主要风险来源划分为东道国政府(含监管部门)、企业、母国政府(含监管部门)、第三方;主要风险分类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后两者也统称为非经济风险。为避免投资规模对风险分布的影响,此节以投资项目数为基础。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1)中国互联网大型OFDI失败项目中,79%在投资前失败,对此主要损失在于寻找合作对象的机会成本以及合约可能覆盖的违约金或反向分手费。(2)风险来源中以东道国政府为首,占比75%,其次是企业自身原因,主要涉及商业因素,包括企业亏损、资金准备不足等。不可忽略的是母国监管部门审批不通过也成为投资失败原因之一,集中在2016年与2017年,恰逢中国政府对企业OFDI范围、审查程序与投资真实性实施密集监管。(3)非经济风险突出。仅有25%交易失败主因在于经济层面,政治风险高达75%,如果进一步分解到政治风险来源部门发现,71.43%政治干预源自美国监管部门(以CFIUS为主)。甚至存在两例对德国与荷兰投资由于受到美国CFIUS干扰,未通过东道国政府审批。意味着未来并购中可能遭遇美国监管部门审批的投资需要额外谨慎。(4)失败项目中企业性质无明显偏好。部分研究中指出在OFDI过程中国有企业常面临更严格的东道国外资审核,但针对中国互联网OFDI失败项目中企业性质分布,国企或民企并无明显偏好,即便将部分高管有曾在中国政府或军队任职历史的民企划分至“国企”范畴,国有资本比例仅增长至约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