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2017年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比较(单位:亿元、元)》

《表2.2017年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比较(单位:亿元、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计算得出。

如前所述,作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以及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超大型国家,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并且主要表现为作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西部、东北和中部三大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上。为此,党的十九大首次以党的报告和文献形式正式提出“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1],把加快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提出要“加快发展”这些地区,以及“加大支持力度”。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由于发展的原初条件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有中央政府普惠政策,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特惠政策相比,其力度和着力点存在差异。加之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西部、东北和中部三大地区表现得特别显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但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路网等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较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和质量不高,人才严重短缺、甚至稀缺,广播电视、社会救济等一些服务项目存在覆盖盲区,还没有有效惠及部分困难群体,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严重滞后,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成为当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的短板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政策和民族政策及其战略和措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区域政策及其战略、民族政策及其措施的功能,推进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必然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建设,控制并缩小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发挥政府在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基层民生保障体系从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地区之间均等化方面的作用,为增强和提升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民众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以及社会制度认同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