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土地细碎化程度门槛回归结果(1)》

《表7 土地细碎化程度门槛回归结果(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种粮目的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由于土地细碎化程度低样本中属于天门地区的样本仅为4个,因样本量过少,模型估计时自动剔除,因此观测值为182个。

表7汇报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作为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其中第(1)、(3)列为门槛效应模型直接得出的变量系数,第(2)、(4)列则是按照门槛值将全样本划分后,利用Logit模型所得的平均边际效应。结果显示,在不同土地细碎化程度下,种粮目的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作用机制发生转变。以OLS模型结果为例,当土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5时,自留口粮占比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起到显著负向作用;而当土地细碎化程度高于0.5时,自留口粮占比则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由此可以推断:首先,对于细碎化程度较高的稻农而言,土地细碎化为实现耕地空间可分性创造了便利条件,易于在不同地块上作出不同安排,当种粮目的越趋向于满足自家口粮消费需求时,可通过在部分地块施用生物农药来兼顾利润最大化和食品安全的多目标效用追求。其次,当土地细碎化程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本文中的门槛值0.50,即平均地块面积0.133 hm2),种粮目的越趋向于口粮消费需求,稻农施用生物农药的概率越低。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加大了空间位置上可分的难度,对稻农实行差别化生产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对土地细碎化程度低的186个样本进行分类后发现,仅有16个样本自留口粮占比超过50%,平均耕地面积为0.261 hm2。对于小规模稻农而言,当自留口粮占比越高时,出于保证产量的考虑,更可能选择施用低风险、低成本的传统农药。其余的170个样本,平均耕地面积达到1.068 hm2,以此样本进行Logit模型回归后发现(限于篇幅,结果未列出),自留口粮占比的平均边际效应为-0.4100,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论,从侧面验证了对于大规模稻农而言,耕地的相对集中阻碍了其实行差别化生产,而出于逐利心理往往同样选择化学农药,假说H4得到验证。这也给我们一定启示: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标准化建设实现耕地的集中连片,促使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实现同质化,结合市场建设、宣传教育等方式,最终实现以传统施药方式下生产的普通农产品向科学施药方式(如施用生物农药)下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