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教师考核事项的潜在类别》

《表2 教师考核事项的潜在类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考核制度对上海中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跨水平中介模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考核成员组成方式的测量,是询问校长:该校一些特定的教师考核活动,是否有题目叙述的成员类型参与,计分形式为“有参与”及“没有参与”两种选项;针对考核后作为的测量,是询问校长:题目描述的考核后作为的实施频率,属于4点计分形式,选项由“没有实施”到“总是实施

教师考核事项包括2个测量维度:成员的组成方式与考核后的作为,我们使用潜在类别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技术,找出能够解释最大数据变异量的类别。第一个步骤是决定最佳模型,即判断出几个潜在类别的模型最能拟合实证数据,参考邱皓政[23]的建议,当被试数量较大时,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的检测能力较佳,所以我们以BIC值来决定最佳模型;第二个步骤是筛选测量题目,当决定最佳模型后,接着检视每一个测量题目的变异量是否能为该模型的潜在类别所解释(Wald检定),如有未达显著水平的测量题目则予以删除;第三个步骤是再次执行各种数量类别模型的BIC值比较,检视当删除未达显著的测量题目后,所得到的最佳模型结果是否与步骤一相同;第四个步骤是针对第三个步骤的最佳模型类别,依据各测量题目的条件机率值来命名;最后一个步骤是分类,将校长分配至所属的潜在类别,也就是决定该校的教师考核成员组成方式与后续作为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别。按照上述的五个步骤,我们得出基于校长调查的该所学校教师考核成员组成方式与考核后作为的不同类别(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