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关键因素不同水平对蛰伏期作用的多重比较》

《表4 关键因素不同水平对蛰伏期作用的多重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等教育经历、早期工作经历、首篇论文对高层次人才“蛰伏期”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05,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

经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高层次人才“蛰伏期”的六类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描述各因素不同水平对“蛰伏期”的作用效果,研究采用事后检验对各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回归系数可知,首篇论文发表时间对蛰伏期的影响最为显著(r=0.372,p<0.001),是预测高层次人才蛰伏期的关键指标。需要注意的是,首篇论文发表时间是连续数据,具体观测值的含义为“首篇论文发表时间–本科入学时间”,在事后检验中对其进行了分段处理。对首篇论文发表时间各水平进行分析,由表4可知,观测值“2—6年”与“7—8年”(k=–1.122*,p<0.05)(1)、“9—10年”(k=–3.151*,p<0.001)、“11—25年”(k=–3.982*,p<0.001)分别存在显著差异;“7—8年”与“9—10年”(k=–2.029*,p<0.001)、“11—25年”(k=–2.861*,p<0.001)也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9—10年”与“11—25年”(k=–0.832,p>0.05)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观测值“2—6年”的蛰伏期最短,显著短于其他时间段,即从本科入学开始,6年内(主要是本硕期间)发表首篇论文的学者成为高层次人才所需经历的蛰伏期最短。换言之,当学者越早发表首篇论文,成为高层次人才耗时越短,假设C1成立。从首篇论文发表期刊来看,国内期刊与国际期刊存在显著差异,国内期刊比国际期刊的平均蛰伏期延长2.424年,即首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的学者,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蛰伏期更短,发展更快,假设C2成立。综上,当首篇论文的发表时间越早,发表期刊越国际化,学者成为高层次人才的时间越短,成长越快,因而首篇论文可以视为高层次人才筛选的重要信号,假设C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