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相位缠绕场景设计: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表3 相位缠绕场景设计: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验证在短基线中天线倾斜造成的相位缠绕影响与中长基线中地球曲率造成的相位缠绕影响具有相同的效应,本文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卫星和测站模拟分布场景。参考Wu等[2]给出的长基线场景双差示例和卫星分布,同样设计了两颗星下点分别为北纬0°、东经0°和北纬45°、东经90°的卫星。方案1中测站1位于北极点(纬度B和经度L均为0°),测站2在卫星2子午面内从北极经过赤道移到南极点(纬度B由90°变为-90°)。方案2中两个测站均位于北极点,而测站2的天线倾角从0°变化到180°,此时的天线姿态变化与方案1移动测站具有一定相似性。图14中的曲线表示随着测站2移动和倾斜天线相位缠绕双差的变化情况。其中方案1呈现线性变化,幅度达到0.5周,与Wu等[2]所述一致。方案2呈现曲线变化,变化幅度与方案1一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测站2位置不同,但随着天线向南倾斜,相位缠绕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天线倾斜造成的相位缠绕影响与中长基线中地球曲率造成的相位缠绕影响具有近似的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