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田土壤腐解过程中不同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144 h)》

《表1 农田土壤腐解过程中不同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144 h)》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表征微生物活性的AWCD值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仅能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总体变化情况,并不能反映微生物群落代谢的详细信息。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可以反映微生物的代谢功能类群。为便于比较不同秸秆处理在整个腐解期中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情况,本研究选用秸秆腐解10、90、180、270、360 d的结果来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利用的变化趋势。由表1可以看出,FB、FC、FCN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腐解前后对芳香化合物的利用差异均不显著,此外,FCN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腐解前后对多胺的利用差异不显著之外,对其他4种碳源利用差异显著,且FB、F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腐解前后对氨基酸、羧酸、糖类、多胺以及多聚物类的利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直至腐解结束,FB、FC、FCN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氨基酸的利用分别增至原来的348.9%、368.1%、367.4%,对羧酸的利用分别增至297.9%、340.9%、229.3%,对糖类的利用分别增至244.4%、288.1%、198.5%,对多胺的利用分别增至333.3%、351.3%、156.5%,对多聚物的利用分别增至181.9%、276.6%、195.8%,对芳香化合物的利用则分别变成原来的144.7%、90.00%、70.45%。根据3种秸秆处理对6类碳源的利用情况可以看出,FB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为多聚物和糖类代谢群,FC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为糖类代谢群,FCN处理和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均为糖类和多聚物代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