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1、2、3载荷较高的碳源》

《表5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1、2、3载荷较高的碳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放射性污染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化学基团的性质把生态板上的31种碳源分为6类,即酚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胺类[21]。可以采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板上培养168 h的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比较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特征。31种因子中提取的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9.290%,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27.472%和25.901%、23.673%、12.860%、9.385%。不同程度污染土壤主成分分析结果(图2)表明,各取样点与对照点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差别,说明放射性污染使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表5可以看出,PC1载荷表现较高的碳源共有9种,其中3种氨基酸,3种碳水化合物,2种羧酸类,1种胺类;PC2载荷表现较高的碳源共有9种,其中3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各2种,多聚物和酚酸类各1种;PC3载荷表现较高的碳源共有6种,其中3种碳水化合物,酚酸类、胺类、多聚物各1种,表明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在PC1和PC2上的权重较大,在PC3上碳水化合物的权重较大。由此可见,各取样点微生物群落代谢利用碳源差异主要表现在为碳水化合物类,其次是氨基酸类以及其他碳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