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水稻土添加秸秆厌氧培养过程中利用秸秆碳的土壤PLFAs各组成的相对丰度》

《表2 不同水稻土添加秸秆厌氧培养过程中利用秸秆碳的土壤PLFAs各组成的相对丰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两种典型水稻土中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YT”和“CS”分别指鹰潭红壤性水稻土和常熟乌栅土

PLFA单体中碳来源于秸秆碳和土壤SOM,但在不同的单体中的含量和比重有差异(图5,6)。利用秸秆碳的微生物群落中,一般细菌占主导地位,其相对丰度在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分别达60%—76%和47%—55%(表2)。一般细菌中16:0含量最高(图5),在红壤性水稻土中,培养3 d时为8.7 nmol·g-1(占利用秸秆碳微生物PLFAs的比例为50%),18 d时为6.1 nmol·g-1 (62%),38 d时为4.0 nmol·g-1 (38%);而在乌栅土中,培养3 d时为8.7 nmol·g-1(占利用秸秆碳微生物PLFAs的比例为44%),38 d时为4.0nmol·g-1 (25%),16:0是水稻土中参与秸秆降解的主要细菌PLFA单体。另外G+细菌中i15:0和i16:0和真菌中18:1ω9c也是参与秸秆降解的重要PLFA单体。由表2可知,G+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丰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G-细菌和真菌在两种土壤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减少。利用秸秆碳的PLFAs,在红壤性水稻土PLFAs中的比例为27%—32%(图6-a),而在乌栅土PLFAs中的比例为18%—24%(图6-b),说明红壤性水稻土中微生物较乌栅土更易利用秸秆碳。G+细菌和放线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而G-细菌和真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随培养时间而降低。一般细菌和真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较高,在红壤性水稻土中分别达43%—46%和38%—62%,在乌栅土中分别为30%—34%和25%—50%。而G-细菌和放线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较低(0—15%),这两类微生物类群主要与土壤原有SOM矿化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