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表4 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反映整个研究区域的景观变化特征,如表4所示。1990—2018年间海南岛湿地景观斑块数量(NP)总体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2 134个,整个研究阶段NP增加673个,增幅达48.80%。最大斑块指数(LPI)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1990年达到最大值10.04%,2005年最小,为6.09%。综合NP和LPI可知,海南岛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正逐步加大。边缘密度(ED)和景观形状指数(LSI)同样呈现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8 m·hm-2和87.56,可见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总体呈现出一致的降低趋势,而连接度(CONNECT)则在2010年出现最小值56.47,之后呈现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这2个指数表明景观受干扰程度加大、连通度降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再小幅降低的波动过程,在2005—2010年间出现最大值1.52,说明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各湿地景观类型趋于均衡化。综合来看,1990—2018年间海南岛湿地景观总体呈现破碎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增强、连通度降低、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