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引入不同化学类别杀虫剂的时间和其作用机制a》

《表1 引入不同化学类别杀虫剂的时间和其作用机制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杀虫剂发现——作物保护工业新时代和天然产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有关不同类别杀虫剂和作用机制的信息主要来自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分类方案;每类以前和现在产品的数量来自文献。b:引入首个产品的年份。c:IRAC分类中常见的杀虫剂靶标;NM:神经肌肉;GD:生长&发育;RSP:呼吸;MG;中肠;UN:未知或非特异性。d:缩略词:ACCase: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杀虫剂市场只有滴滴涕及其类似物、环二烯(及相关的有机氯)、有机磷和N-甲基氨基甲酸酯等类别(表1,图3-4)。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只有3种:调节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阻碍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通道(表1)。20世纪60年代(图3)在美国,这些类别杀虫剂占杀虫剂市场的94%。然而,在杀虫剂抗性出现和不断增加,监管不断严格的情况下,需要引入新杀虫剂。自从第1代合成有机杀虫剂商业化以来,已发现了许多类别的杀虫剂,且这些杀虫剂成为了市场中的主要产品,如合成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二酰胺类和一些其他类杀虫剂。其他类杀虫剂有苯甲酰脲类、阿维菌素类、多杀菌素类、季酮酸类/2,4-吡咯烷二酮(tetramic acid)和二酰肼类(表1,图4)。因此,一些较早类型杀虫化合物的利用在过去40年中大大地减少了(表1)。如前所述,现在其他类别杀虫剂和快速增长的二酰胺类杀虫剂的销售额约占全球市场的50%(图3),这说明自1991年以来商业化的新类型杀虫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影响。这些新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一系列新的或正在开发(在引入)的(表1),其中包括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激动剂位点,它是新烟碱的靶标位点,也是以前发现的杀虫剂NP和烟碱的杀虫靶标位点。其他1991年后发现的新杀虫靶标位点有nAChR(多杀菌素)上的变构位点和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异噁唑啉、间双酰胺(meta-diamide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季酮酸类/2,4-吡咯烷二酮(tetramic acid)]、蜕皮激素激动剂作用位点(二芳甲酰肼类)、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体II(β-酮腈衍生物)、GSC-阻滞剂作用位点(噁二嗪、缩氨基脲)、鱼尼汀受体上的变构位点(双酰胺)和昆虫弦音器TRPV通道(吡蚜酮、双丙环虫酯)(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