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象山港研究区土地利用面积构成及其变化》

《表5 象山港研究区土地利用面积构成及其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滨海湿地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以盐城、杭州湾南岸及象山港湿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时间尺度上看(表5),象山港湿地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人工湿地大幅增加,非湿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从1990~2017年自然湿地面积由原先的41.82 km2增加至67.51 km2,增加了25.69 km2,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8%,是3个研究区中唯一一个自然湿地面积在27年内增加的区域.其中光滩面积增加了17.32 km2,盐生植被土地面积增加了8.37 km2.由于港湾内水动力弱,入湾河流携带泥沙淤积作用强于海洋水动力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使得潮滩面积不断扩大,加之人类活动对自然湿地干预相对较小,故自然湿地面积得以增加.1990~2000年、2000~2008年、2008~2017年3个时间段内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8.50、39.51、18.49 km2,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10.88%,变化明显.其中,盐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27年内增长了53.24 km2.非湿地面积由原先的1 766.59 km2减少至1 702.37 km2,共减少了64.22 km2,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3%,变化程度较小.其中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34.39 km2增长至2017年的205.55 km2,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8.43%,增长较为显著.由于象山港半封闭海湾较弱的海洋动力条件,使得象山港成为3个研究区中泥沙最易淤积的地区,27年内新增陆地67.97 km2,年均新增2.52 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