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不同退化梯度土壤因子(0~100 cm)特征》

《表1 研究区不同退化梯度土壤因子(0~100 cm)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陆河湿地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梯度间差异显著(P<0.05)。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在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中叶性状通常被作为是表征植物资源利用、生物量分配、生态系统功能调节和植物生长对环境响应的最主要性状[20-24]。因此,叶片植物功能性状能很好地反映植物在异质环境梯度下的分布特征和适应机制[25-26]。研究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湿地芦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干重等功能性状指标值随着环境退化梯度的增强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比叶面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研究区未退化到重度退化的环境变化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先增加后下降,而芦苇通过增厚减小叶片减少蒸腾面积的策略来维持水分平衡,也通过增大比叶面积而增加资源利用能力来抵抗高盐影响[27]。本研究中土壤水分与盐分的变化均为先增后减,而叶性状特征除了比叶面积外,都是逐渐降低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季节有关,在干旱区,春季与夏季的降水与含盐量均是逐渐减小的,且此季节内用水量增加,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亦使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化出现季节变化,这与赵晓英等[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从未退化到重度退化逐渐表现出“湿生-中生-旱生”的演变特征,体现了资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限制的特点(表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