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春玉米田0—1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表3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春玉米田0—1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旱地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农田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与春玉米生育期和当年降雨分布密切相关(表3)。2015年,春玉米生长前期(苗期和拔节期),地膜覆盖表现出显著的保墒效应(P<0.05),苗期WM、HM、MRM和WRF处理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增加20.23%、12.32%、16.96%和19.65%,拔节期分别增加20.27%、14.82%、14.23%和20.66%,原因是苗期和拔节期春玉米耗水量较小,CK因地表无覆盖而蒸发量较大,因此该期间土壤贮水量显著低于地膜覆盖处理。SM处理保墒效应不显著,较CK苗期减少2.95%,拔节期仅增加0.50%。成熟期WM处理土壤贮水量最低,较CK减少6.10%,HM、MRM、WRF和SM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05)。2016年土壤贮水量整体变化趋势与2015年相似,播种前各处理0—100 cm土壤贮水量与上一年收获后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明显低于上一年播种前,其中,CK最低,HM处理次之,MRM处理最大。成熟期SM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33.75%,可见,SM条件下更有利于雨水的入渗。整体而言,HM、WRF、MRM和SM处理较CK保墒效果显著,而WM处理不利于生育期内降水收集,仅在春玉米生长前期保墒效果显著,而在中后期随作物耗水增加,土壤含水率低于CK。2015—2016年休耕期内共降水59.3 mm,不同种植方式地膜残留和秸秆覆盖对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影响各异,其中WRF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WM、MRM、SM和HM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6.10%、121.52%、101.44%、64.05%和35.01%(P<0.05)。可以看出,地表覆盖有利于休耕期内土壤水分贮存,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集雨保墒效应最为显著,为翌年春玉米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