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灌木层主要树种不同年份的生态位宽度》

《表3 灌木层主要树种不同年份的生态位宽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10、15、20 a表示伐后年份,Bs表示物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Bα表示Hurlbert生态位宽度。Note:10,15,20 a in the table are the years after cutting,Bsis the niche breadth of species by Levins,Bαis the niche breadth of species by Hurlbert.

通常物种或种群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广越均匀,则该物种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11]。表3为灌木层主要树种不同年份的生态位宽度。由表3可知,不同生态位宽度公式的计算结果虽有不同,但采伐后不同年份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变化的整体趋势基本相同。以Levins生态位宽度Bs值为例分析,与未采伐样地相比,经过不同强度采伐后,15种树种的生态位宽度都明显增大。其中,米槠、老鼠刺、虎皮楠、沿海紫金牛、檵木、石栎、黄瑞木、映山红和新木姜子在伐后10 a达到生态位宽度最大值,随后逐年下降;刺毛杜鹃、木荷、赤楠、黄绒润楠、甜槠和山矾在伐后15 a达到生态位宽度最大值;各树种伐后20 a的生态位宽度基本下降到与未采伐的原始林生态位宽度一致。可见适当强度的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树种生态位的释放,但生态位宽度并不是随时间增长而无限增大,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到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水平,这可能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