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钢与铝及铝合金的物理性能对比[33]》

《表2 钢与铝及铝合金的物理性能对比[3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汽车轻量化焊接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使用铝-钢结构代替传统钢结构仍然是实现轻量化最重要的研究方向,相比于镁合金、复合材料等应用前景更加广阔,而铝-钢结构的应用必然与铝-钢的可靠连接密切相关。焊接是汽车制造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但是铝和钢之间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差较大,焊接之后难免存在接头性能较差的问题。由表2所示的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对比可以看出[33],钢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了约850℃,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铝会先于钢熔化,等到钢也熔化后,由于两者密度差距较大,熔化后的铝液将会浮在钢液之上,这样会导致焊缝成分不均匀[34];而且铝及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和热导率是钢的2~3倍,因此焊接接头处会形成较大的热应力,使焊缝变形,提高了裂纹倾向[35]。最重要的是,铝、钢在焊接时会形成一系列Fe-Al金属间化合物,且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IMC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加。Qiu等[36]指出,影响铝-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就是连接界面处IMC的含量,一般来说当IMC的厚度超过10μm时会使接头的可靠性下降。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的王旭友等[37]控制铝-钢焊接时的热输入,在界面处得到了不同厚度的IMC层,由图4可以看出IMC层的厚度并非越薄越好,当IMC厚度在1.5~4μm之间时接头的抗剪强度最好,这是因为适量的IMC层保证了Fe、Al原子的充分扩散,此时的焊接接头较为可靠。因此,解决铝-钢异种材料可靠连接的难题、寻找适合铝-钢连接的先进焊接工艺、控制焊接热量的输入和IMC的厚度,对铝-钢结构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