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6个保护站内不同干扰类型及其强度变化》

《表2 6个保护站内不同干扰类型及其强度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2015至2017年连续3年各个保护站辖区内红外相机捕获到的不同人为干扰活动独立有效照片和相机工作日总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保护站辖区内不同干扰活动的相对多度指数(表2)。结果发现,人为干扰活动主要包括采集、放牧、旅游、家犬活动及监测5种类型。三官庙、岳坝、大古坪和龙潭子4个保护站辖区内存在采集活动干扰,主要为采集野菜、真菌等,为零星活动,数量很少。放牧干扰为村民的牛、羊偶尔在保护区边缘地带的集体林中活动,主要集中大古坪和岳坝,家畜数量较少,干扰强度很小。旅游活动干扰主要发生在三官庙和凉风垭,人员数量少,三官庙干扰强度较低,而凉风垭干扰活动强度较大。监测活动在6个保护站均有发生,大多是保护站日常巡护和科研工作者样本采集,活动强度较大,但工作人员都经过一定训练,干扰程度较小。家犬在三官庙、大古坪和凉风垭均发现其活动踪迹,尤以三官庙和大古坪区域家犬活动最为频繁。家犬均为山区村民散养,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