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泸州市旅游扶贫资源整合模式[27][28][29]》

《表3 泸州市旅游扶贫资源整合模式[27][28][29]》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实现资金的整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要“按照适度从简、修旧如旧的红色旅游扶贫和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原则,发动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来协同开发、共同收益,最大限度地降低红色旅游资源扶贫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25]。基于此,有必要建立“元治理主体(地方党委和政府)+盈利性主体(企业)+公益性主体(非政府组织)+参与性主体(贫困人口)”的多元主体协同开发模式。以泸州市古蔺县为例,“十三五期间,古蔺县将整合资金5亿元,用于古蔺县境内环赤水河道路的升级改造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扶贫开发”[26]。这些红色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以后,可以辐射古蔺县50个以上的贫困村,直接或间接带动10万贫困人口就业,让贫困人口通过红色旅游扶贫获得工资性收入,最终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如表3所示,首先通过旅游景点的整合,实现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泸州市泸顺起义旧址3个景点之间的协同开发,有效地避免“恶性的同质化竞争”。其次,通过旅游线的整合,实现“成都-泸州-护国战争纪念馆-泸顺起义纪念地”、“泸州-护国战争纪念馆-石厢子会议旧址-鸡鸣三省大峡谷-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成都-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土城-遵义”三条旅游线路的协同开发,使得沿线的红色旅游景区都能得到重视和开发,避免红色旅游扶贫的“开发盲区”。最后,通过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的整合,实现整个泸州市境内红色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