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S吸附Cu2+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参数》

《表1 PS吸附Cu2+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微米级聚苯乙烯对铜的吸附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3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对PS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拟合,拟合参数如表1所示.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较高,其次是Elovich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这表明PS吸附重金属铜的过程是由PS表面的功能活性位点主导的多反应机制混杂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外部液膜扩散、颗粒内扩散、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等[34-35],同时也说明此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此外,对比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中的平衡吸附量(Qe)可知,拟合值接近实际平衡时的吸附量,表明了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PS对铜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这说明PS对铜的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机理的影响,可能和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和电子转移有关[36-37].此外,Elovich模型的拟合效果虽不及伪二级动力学,但相关系数较高,亦能较好地解释PS吸附铜呈现的先快速后缓慢最后平衡的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适用于描述多孔介质的孔道对整个吸附过程的贡献量.由模型拟合结果可知,颗粒内扩散模型的C大于0,即铜在PS表面的扩散不能成为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而是由液膜扩散、孔道扩散等多个过程控制其吸附速率[34].